English

接送:造就低能学生的第一步

2000-03-26 来源:生活时报 肖祥云 我有话说

并非仅仅为了爱

等到放学时分,各小学门前熙熙攘攘的家长群,便成了都市街头见怪不怪的一大风景。每个人都焦灼地望着校园内,盼望着下课的铃声。一位老婆婆告诉我,她每天都来接送孩子,反正退休了,在家闲着没事儿,每天看孙子蹦蹦跳跳地从校园走出来,就是她最大的快乐。

一位年轻的母亲眼里更多的是焦虑不安。她说她的女儿已11岁了。本来她打算女儿长到10岁之后,就不再接送了,可偶尔看到报纸上、电视上一个个孩子失踪或被害,就心惊肉跳。只要有机会,她总想法提前来接孩子。

家长群中,一位身材高大,穿一身牛仔装的男家长,格外引人注目。他说他经常出差在外,所以只要他忙完工作以后,就是再累,也要接送孩子,来弥补内心的歉疚。

还没等我们开口,一位老大爷插话道:“我也每天接送孩子,儿子、儿媳说工作忙,把孩子往我身边一推说不管了。每天来回跑好几趟也就算了。现在给孩子做饭,洗衣服,检查作业,全成了我的事儿,比我退休前在单位上班还累。

放学了,校门口煞是热闹。涌动的人流,孩子们的欢声笑语,孩子寻觅的目光与家长呼喊的声音交织一片。一位家长说,她接孩子的同时也是为了见老师,以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。

想用自己的脚杆走路

阳光下,孩子们的喧闹声响彻了整个校园,他们玩得兴致勃勃,无忧无虑。

我们问一位年约七八岁,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:“你妈妈接送你上学吗?”她答:“是的。”问:“你们家离学校远吗?”答:“不远。”问:“那你敢自己走着回去吗?”答:“我没有自己走过,都是妈妈送我。”小女孩满脸稚气地看着我们:“有一次,我一个人从外婆家走回去了,结果把妈妈吓坏了,她就再也不让我一个人走了。”

一个上小学四年级的男孩子,告诉我们,他不希望他父母来接,他真希望早点儿考上中学。这样,就可以自己回家了。

一个小孩子怯生生地说:“我最害怕过马路了,看着来往的各种汽车,不晓得该怎么办。”

另一个男孩心有余悸。他有一次被几个高年级学生截到一个角落里,先抢去口袋里的钱,然后又把衣服和鞋子抢去了。此后,他爷爷又开始来接他了。

关于孩子,没有比黎巴嫩作家纪伯伦讲得更透彻了,“你们的孩子,不是你们的。他们是由生活召唤而来,是生活的儿女。”“你们可以给他们爱,却不能给他们思想;你们可以照顾他们的身体,却不能照顾他们的灵魂。”

让接送成为历史

就接孩子这一问题,有一位校长深有体会说:“对于这种现象,我们也很重视,因为它直接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。但家长也有自己的道理:一、交通不便,挤车困难。二、社会治安不好,孩子被人拐走或被人欺负怎么办?所以,即使是离家近的孩子,家长也要来接送。”

一位男老师不无忧虑地说:“依赖性强,自立能力差,是这一代孩子的通病。可这一切,又是谁造成的呢?有的家长将孩子送进教室,扶上凳子,脱下外衣后,还不罢休,竟趴在窗户外看孩子上课。你说这能不影响老师上课,孩子学习吗?有的学生经常忘记了带课本、文具,问原因,竟答‘是家长忘了给装’。父母帮助做功课,搞卫生的,更是屡见不鲜。家长和学校不配合,学校就是拼命提倡孩子们自立自强又有什么用呢?”

教育局的一位负责同志提出了自己的看法。“接送孩子的问题它牵扯到社会各方面,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,家长没有理由不宠爱自己的孩子,尽量不让孩子受到损伤。但这种作法也势必造成一系列坏的影响。它首先影响了家长的工作:如果孩子下午5点放学,那么家长可能从4点开始心神不宁,无法专心工作。其次,孩子在性格塑造方面,也得大打折扣。长期被父母接送的孩子,在自立、自强、自信等方面,肯定相对薄弱得多。再次还有交通问题,对学校教育的影响等各个方面。不过目前的确没有办法来扼制这种现象。我们只能寄希望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,改善这种状况。”

北京、上海、天津这些大城市,已经开始在中、小学生中推广普及一种“挫折”教育。这似乎又与校门口聚集的家长群形成一个悖论。

什么时候,才能让孩子学会自己走路,让接送成为历史呢?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